上一页
麻椒鸡杂的做法

鸡杂非常鲜嫩,可是容易炒老,又比较腥,今天小编教你搭配蒜苔青蒜和红椒,保证味道麻香浓郁,美味爆棚.

主料鸡胗80克,鸡心80克,鸡肝80克,麻椒20克.

配料植物油30毫升,海天零添加头道酱油3毫升,海天添丁甜醋2毫升,料酒5毫升,蒜苔60克,红椒10克,盐2克,淀粉1.5克.


做法

1.将鸡胗洗净后切片,鸡肝洗净切片,鸡心去掉鸡油,对半切开,将里面的血污洗净,调入头道酱油淀粉和料酒搅拌均匀,腌制10分钟.

2.蒜苔去头掐尾,洗净后切斜段,红椒洗净切斜段,姜蒜切片.

3.锅内倒入油,烧至7成热.倒入麻椒姜片,蒜片和红椒爆香.

4.倒入鸡杂快速翻炒.

5.倒入蒜苔,调入盐和甜醋,翻炒蒜苔稍微变软即可.

温馨小贴士

1 鸡杂想要炒得脆嫩,必须大火快炒才行.

2 鸡杂较腥,先料酒腌制会更好.

  【小编推荐】做汤必备让鸡汤汤鲜味浓的窍门!
做汤必备让鸡汤汤鲜味浓的窍门!

寒冷的冬日来一碗刚刚炖好的鸡汤,黄金般色泽的鸡汤汁,鲜美醇香,人生惬意啊!这才是暖身暖心的“心灵鸡汤”嘛!如果一碗鸡汤连鸡味都没有,还能愉快的生活吗?要让鸡汤鲜美清澈,鸡味浓郁,只要掌握下文中的这些窍门就OK了!

1. 鲜鸡冰冻后再制作

如果买回来的是冰鲜鸡,则要把鸡先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冰冻3-4个小时排酸.由于动物是刚被宰杀,体内会释放多种毒素,冷冻的过程也就是杀菌的过程.

2. 剔除的部位

鸡身上的一些部位,直接影响着鸡汤的口感和成色,在烹饪之前必须要去除.

1. 鸡爪上的趾甲.指甲里残存大量细菌,不利于鸡汤的卫生.

2. 去除鸡的内脏和鸡屁股.

【不看后悔】鸡身上3个部位含毒致命

3.用淘米水浸泡

先干净的鸡放在淘米水中浸泡十几分钟,这样会使鸡肉更嫩.

4. 先焯再冰

事先要把鸡焯一下,冷水下锅,水开后把浮沫撇掉,不仅去掉生腥味,汤也会清澈许多.焯后在冷水中泡一会儿,目的是为了让鸡肉更紧实,在煲汤的过程中肉也不会散,避免了残渣的产生.

5.冷水下锅

让鸡肉随水温的升高慢慢释放营养和香味.


6. 二次撇沫

焯鸡的水倒掉不用,另取一锅冷水,煮开后撇去剩余浮沫,这样鸡汤会更加清澈.然后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小火慢熬,中途不要开盖以免香气挥发.

7. 最后加盐

关火前5分钟再加盐,过早放盐会凝固鸡肉的蛋白质,鸡肉不易软烂,香气也不容易熬出来.

冬季寒冷不少人都选择鸡汤进补,鸡肉确实是很好的补品,但是有一些人却不能喝鸡汤,想知道你适不适合请猛戳>>>六类人千万别喝鸡汤当心越补越虚
六类人千万别喝鸡汤当心越补越虚

秋季一到,又进入大补的黄金时间,老年人体弱多病者或处于恢复期的病人,都习惯用老母鸡炖汤喝,甚至认为鸡汤的营养比鸡肉高.其实,鸡汤所含的营养比鸡肉要少得多.

中国人必看花生竟是七类人的“催命符”

据研究,高胆固醇高血压肾脏功能较差者胃酸过多者胆道疾病患者,不宜多喝鸡汤.如果盲目以鸡汤进补,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对身体有害无益.因此,老年人要少喝鸡汤.

推荐养生文章牛奶虽营养 却是8类人的"催命符"

近些年来,许多专家认为不宜喝鸡汤.首先笔者看到河北一位专家提出了中老年人不宜喝鸡汤的观点,有根有据地进行了论述.

养生推荐五类人需特别注意护“肠胃”

近日又看到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于康教授的文章,于教授认为鸡汤营养价值不高,多喝鸡汤其实就是摄取更多的动物性脂肪,对一些心血管病人和痛风病人,饮用大量鸡汤对身体很不利.

专家们总结出六种人不宜喝鸡汤胃酸过多者鸡汤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胃溃疡胃酸过多胃出血病人不宜喝鸡汤.

胆道疾病者因鸡汤内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参与,喝鸡汤后会刺激胆囊收缩,易引发胆囊炎.

肾功能不全者鸡汤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患有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患者,由于患者的肾对蛋白质分解产物不能及时处理,多喝鸡汤就会引起高氮质血症,加重病情.

高血脂患者鸡汤中脂肪被吸收后,会使胆固醇进一步升高.胆固醇过高,会在血管内膜沉积,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等疾病.

高血压患者喝鸡汤除了引起血脂增高加重动脉硬化外,还会使血压持续升高,难以降下.

 糖尿病患者韩国医学专家提出了糖尿病患者不宜喝鸡汤的意见,可供糖尿病患者参考.